学校首页

 

 公卫首页 | 领导关怀 | 公卫概况 | 机构设置 | 师资队伍 | 学科建设 | 教学工作 | 人才培养 | 招生就业 | 科研工作 | 交流合作 | 社会服务 | 党建工作 
当前位置: 公卫首页>>科研动态>>正文
 

洪峰教授团队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8日 16:09 作者:杨婷婷  编辑: 点击:[]

近日,洪峰教授团队联合复旦大学阚海东教授团队,在环境科学领域顶级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11.3)发表题为《Long-Term Exposure to Ultrafine Particulat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 Large-Scale, Multicenter Study in China》的研究论文,研究以中国西南地区5个省(自治区)的近10万名参与者数据结合高分辨率大气化学模型,首次系统探讨了中国人群长期暴露于超细颗粒物(UFP)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s)患病率之间的关联。

研究发现,长期暴露于超细颗粒物(UFP)会增加总体心血管疾病和特定类型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和中风。每增加一个四分位距(5667个/cm³)的3年平均UFP暴露,总体心血管疾病风险上升17%,其中卒中风险上升33%,冠心病上升19%,高血压上升11%。更为关键的是,研究揭示了UFP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不存在“安全阈值”,即使在低水平暴露下,风险也呈线性增加。此外,老年人、少数民族以及城市居民受影响程度更高。

与以往主要集中于欧美国家、且多为短期效应的研究不同,本研究不仅是中国首个大规模、多中心的长期UFP暴露与心血管疾病关联分析,还通过先进的建模方法有效降低了暴露误差,极大提升了研究结果的科学性与推广价值。这一成果填补了发展中国家超细颗粒物暴露与心血管疾病效应的关键空白,并确定了需要针对性预防措施的易感人群,为我国乃至全球制定空气污染防控政策、精准保护高危人群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该研究是团队于2025年1月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11.3)杂志上发表《Associations between long-term exposure to ultrafine particles and type 2 diabetes: A large-scale, multicenter study in China》文章,首次揭示长期接触超细颗粒物与糖尿病患病风险有关,特别是糖尿病前期人群可能对超细颗粒更加敏感后的在环境健康领域的又一重要研究进展。

本研究由贵州医科大学洪峰教授团队与复旦大学阚海东教授团队合作完成。贵州医科大学为本文的第一单位,学院杨婷婷副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朱毅翔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洪峰教授为最后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0907300,2017YFC09073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360663,82173566,82030103)等资助支持。


下一条:我校魏绍峰、罗鹏教授团队在灰树花多糖干预溃疡性结肠炎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关闭

 
.

 

贵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  地址:贵州省贵安新区安康大道6号贵州医科大学

电话:0851-88682217  邮编:561113